三峽新能源昌邑市海洋牧場與三峽300MW海上風電融合試驗示范項目。陳蘋蘋/攝
張羽紅 陳蘋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山東昌邑致力于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搶抓“雙碳”目標機遇,堅持“向海圖強”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生物質等新能源產業,通過打好新能源發展“組合拳”、嚴把節能監管“源頭關”、守牢能源保障“安全線”等措施,有效激發能源行業發展活力,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新動能。
綠色賽道勇爭先
海陸并舉立潮頭
“我市充分利用沿海區位優勢,積極探索由陸向海發展,一體推進陸上、海上風電場建設,成效顯著?!睋厥邪l展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兆興介紹,目前全市已建成陸上風電場5處、海上風電場1處,在建海上風電場1處,共計251臺風機,合計總裝機容量104.65萬千瓦。
依托投資36億元的三峽新能源昌邑市海洋牧場與三峽300MW海上風電融合試驗示范項目,昌邑在山東省首個開展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試驗示范。該項目建成50臺6兆瓦海上風機,在風機基礎周圍布置海產品養殖區、設置全國首個海上風電生態環境監測站,蹚出“環海能源帶”與“環海經濟帶”疊加發展新模式。
2022年12月,三峽海上30萬千瓦、陸上5萬千瓦風電項目同期在昌邑成功并網發電,開啟風電海陸“兩翼齊飛”新格局,奪得全球最大噸位全地面起重機吊裝風機、運行8.5兆瓦國內單機容量最大陸上風機、國內首個“風光漁同場”三位一體示范樣板、山東省首個一次性全容量并網平價海上風電、濰坊市首度海上風電等多個首創。三峽海上陸上風電項目自并網以來,已累計發電近6億度。
此外,投資58.5億元的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渤中I場址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投資3億元的三峽海上風電場區內樁基固定式與漂浮式海上光伏對比驗證示范項目也正在加速推動,計劃2024年底前實現并網發電。
行業發展多元化
工業城市展新姿
除了探索風能融合開發新路徑,昌邑市還積極創新光能集約化利用新模式,開辟生物質資源化處置新格局,布局搶占氫能研發及新型儲能新賽道。同時,加快“新能源+儲能”建設,已引進并立項大型獨立儲能電站3個。
昌邑市積極探索“光伏+煙葉”“光伏+扶貧”“光伏+環境治理”等模式,現有光伏裝機容量39.5萬千瓦,年發電約5億度。全市已建成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3個、合計裝機容量40MW,累計上網電量近4億度,每年提供扶貧資金406.2萬元,將持續扶貧20年。在山東省首創漁光互補發電模式,2016年建成占地3000畝的下營鎮100兆瓦漁光互補示范項目,率先構建“水上光伏、水下養殖”新能源經濟系統,年發電1.4億度、養殖魚蝦海參80噸。目前,正在謀劃打造占地3萬畝的魯北鹽堿灘涂昌邑光伏基地,建設總裝機規模122萬千瓦的大型漁光互補電站,計劃2027年底前并網發電。
該市采用PPP模式建成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將生活垃圾、農作物秸稈、市政污泥等進行全量燃燒用于清潔發電,垃圾減容率達到95%以上,實現廢棄生物質循環利用,年可處理垃圾22萬噸、外供電7800萬度。為搶占新能源發展“制高點”,昌邑積極推進氫能研發,2020年成立濰坊市氫能技術研究院,已引進高效生物發酵產氫、電解槽及隔膜生產、氫能產業技術研究等3個項目。
截至目前,昌邑市新能源企業達300余家,已建成新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近100萬千瓦,預計到今年年底可發“綠電”20億度,占全市全社會用電量的30%左右。按照規劃,“十四五”末昌邑市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20萬千瓦左右,年發“綠電”60億度,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460萬噸,一個“縣級綠色電網”示范樣板呼之欲出。
裝備制造鏈條化
能源產業再升級
在推進新能源行業發展過程中,昌邑市特別注重延伸相關裝備制造產業鏈,實施補鏈強鏈工程,已集聚新能源制造企業40多家,形成從“用”到“造”發展新優勢。
整合風電全產業鏈發展。發揮本地風機整機制造企業——山東瑞其能電氣有限公司“鏈主”作用,帶動和引進供應鏈企業10余家,形成每年500臺、150萬千瓦的生產能力,構建起“零部件配套—整機制造—風電場設計施工運維”完整鏈條,建立了中國、德國、瑞士研發團隊聯合攻關機制,生產的永磁直驅風機同等條件下發電量高于、運維費低于國際任何品牌風機。
打造技術攻關創新鏈。創新“揭榜掛帥”“賽馬攻關”等機制,儲能裝備制造相關企業——濰坊孚美新能源有限公司破解多項“卡脖子”技術,研發針狀焦及加氫組合工藝,填補國內新能源鋰電池材料——高端針狀焦生產技術空白,打破國外壟斷,進入比亞迪、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貫通新興市場供應鏈。清潔取暖設備制造企業——山東億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農村清潔取暖新市場,利用空氣源熱泵技術,研發生產的新能源產品能效轉化率是空調的3倍,耗電量僅為一般電暖產品的20%,技術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省內市場占有率達30%,為農村清潔取暖提供了昌邑方案和產品。
該市還研究制定了新能源專項發展規劃,著力打造三峽新能源產業園、圍子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等特色園區,緊盯行業頭部企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積極引進電池電芯PACK產線、變壓器產線等新能源制造項目,不斷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昌邑市從能源安全保供角度出發,嚴格把好節能監管“源頭關”,扎實推進節能技改降耗,深入開展能耗“雙控”管理,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能耗強度降低任務,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孫兆興表示,致力于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服務促進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昌邑市將緊緊圍繞“雙碳”目標,持續夯實“能源”根基,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加力。